所謂“無骨燈”者,其法用絹囊貯粟為胎,因之燒綴,及成去粟,則混然玻璃球也。
——周密《武林舊事》
端午佩香草 中秋望明月
新年放爆竹 元宵賞花燈
千百年來,人們用含蓄的詩意表達著情懷
唐時,無骨花燈也被稱為「唐燈」
舊時長安,夜幕降臨,唐燈亮起
照亮夜歸人回家的路
「花市燈如晝」的元夕之夜
以竹木為骨架、綢緞、紗絹為燈面的傳統花燈中
仙居皤灘的針刺無骨花燈顯得遺世孤立
如今已是近乎失傳的非遺藝術品
整個無骨花燈不使用一根骨架
僅用大小形狀各異的紙張拼接
卻撐起了一個神韻兼具的實體
制作一盞花燈
繪圖、粘貼、燙紙、剪樣
裝訂、鑿花、拷背、刺繡......
繁復而又無比精細的制作民藝
需跨越數天到數年的漫漫時光
手工匠人傳承著這一古老的手藝
千萬個密密的針眼連接過去與未來
玲瓏剔透的燈體樸質且精妙
在黑夜中透出時間的光芒
元宵佳節 古樸寧靜的仙居古鎮
尋常百姓家門口點起一盞無骨花燈
仿佛在為即將離家的子女送行
一年的團圓在燈光中暫停
而總有人 在等妳歸來